揭秘取消免密支付,安全性提升还是便利性牺牲?

博主:游界号游界号 02-13 25

温馨提示:这篇文章已超过82天没有更新,请注意相关的内容是否还可用!

本文目录导读:

  1. 取消免密支付的原因
  2. 取消免密支付的影响

随着移动支付的普及,免密支付已经成为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,近年来,关于取消免密支付的声音逐渐高涨,取消免密支付究竟是出于何种考虑?又将带来哪些影响呢?本文将深入探讨这一话题。

取消免密支付的原因

1、安全性担忧

免密支付虽然方便快捷,但同时也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,根据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的《2018年支付体系运行总体情况报告》显示,2018年,我国银行卡欺诈交易金额为10.5亿元,同比增长18.4%,不少欺诈交易正是利用了免密支付的特点,取消免密支付旨在提升支付安全性,降低银行卡欺诈风险。

2、监管要求

近年来,我国监管部门不断加强对支付市场的监管,2019年,中国人民银行发布《关于进一步加强银行卡清算市场准入管理的通知》,要求支付机构加强风险管理,保障用户资金安全,取消免密支付是支付机构响应监管要求、提升支付安全性的具体措施。

3、市场竞争

随着移动支付的快速发展,各大支付机构纷纷推出优惠活动,争夺市场份额,取消免密支付,让用户更加关注支付安全问题,有助于支付机构在竞争中脱颖而出。

取消免密支付的影响

1、安全性提升

取消免密支付后,用户在进行小额支付时,需要输入密码或指纹识别等验证方式,有效降低了银行卡被欺诈的风险,根据《2019年中国支付安全报告》显示,取消免密支付后,银行卡欺诈交易金额同比下降了20.3%。

2、便利性降低

取消免密支付虽然提高了安全性,但也降低了支付便利性,对于一些习惯使用免密支付的消费者来说,需要改变支付习惯,增加支付步骤,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用户体验。

3、支付机构成本上升

取消免密支付后,支付机构需要投入更多资源用于安全风险防控,如建立风险监测系统、加强用户身份验证等,这将增加支付机构的运营成本。

取消免密支付在提升支付安全性的同时,也降低了支付便利性,对于支付机构来说,需要在安全性、便利性和成本之间寻求平衡,随着支付技术的不断发展,相信支付行业将更好地满足用户需求,实现安全与便利的共赢。

The End